思想的结果 理解塑造当今世界的观念 The Consequences of Ideas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s that Shaped Our World 史普罗(R. C. Sproul) 著 胡自信 译 上海三联书店 目录 前 言 第 1 章 早期哲人 第 2 章 作为实在论者与观念论者的柏拉图 第 3 章 第 4 章 恩典博士奥古斯丁 第 5 章 天使博士托马斯·阿奎那 第 6 章 近代理性主义之父勒内·笛卡尔 第 7 章 近代经验主义之父约翰·洛克 第 8 章 怀疑论者大卫·休谟 第 9 章 革命性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 为什么要学哲学?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第 10 章 理想主义的社会改革家卡尔·马克思 第 11 章 丹麦的牛虻索伦·克尔凯郭尔 第 12 章 无神论存在主义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第 13 章 作为文学家与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 第 14 章 影响深远的思想家达尔文与弗洛伊德 结 语 吉尔松的选择 注 释 推荐书目 前言 为什么要学哲学? 1959 年夏:这段时间是我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标志,我那近十年的“欢乐时光”也即将结束。深受人们爱 戴的“艾克”还坐在椭圆形办公室的宝座上,纽约的美国佬仍然是全美职业棒球联赛的霸主,距离风云激荡 的 60 年代还有一年的光景。 我最关心的是能找到夏天的工作。我有许多工程技术专业的朋友,他们都已经为暑期找到一份报酬丰厚 的工作,其待遇远远高于最低工资。而我却前途暗淡:我的专业是哲学。报纸上找不到一条招聘哲学专业学生 的广告。我唯一的选择是,找一份支付最低工资而无需特殊技能的工作。即使如此,我也很高兴,我终于在一 家医院的总务处找到了一份工作。 领班得知我是哲学专业的学生,便给了我一把扫帚,说,“给,没事的时候,就靠在扫帚上,尽情地思考吧。 ” 工友们都喜欢这样的讽刺。我的工作是,清扫医院的车道与停车场,也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做这份工作第一周的某一天,我的清扫任务就要完成了。我清扫的范围与医院的主车道和护士宿舍的停 车场毗连。我注意到,一个男人正在清扫旁边的停车场。他和我打招呼,我们便自我介绍,寒暄一番。我对他 说,我还在上大学,他就问我学什么专业。当我回答说“哲学”时,他的脸上露出笑容,目光变得炯炯有神。他 的问题连珠炮似的向我袭来,笛卡尔、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克尔凯郭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个人的 知识让我感到惊讶。很显然,他的哲学知识远胜于我。 “危险的”思想 一个主业是清扫车道的成年人,竟然对哲学这样抽象的学科如此博学,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我觉得,我 们的整个谈话与我们手中的工作有些不协调。我必须弄清楚,他究竟是怎样获得如此渊博的哲学知识的。他 的故事令人伤感。 我这位新朋友是德国人。他拥有哲学博士学位,曾是柏林某大学的哲学教授。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后, 纳粹党人并不满足于他们对犹太人与吉普赛人的“最终解决”。他们还要想方设法清除某些知识分子,因为 他们的思想与“第三帝国”的“价值观”相抵触。我的朋友被解职了。他挺身而出,公然反对纳粹,结果,除 了一个孩子幸免于难之外,他的妻子与其余孩子都被逮捕并处死。他与小女儿不得不逃离德国。 我问他,为什么不再教哲学了,他回答说,教哲学害得他家破人亡。他眼含泪水,痛苦地说,他活到现在,完全 是为了女儿。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刚满二十岁。对我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模糊的记忆。对一个二十来岁的 青年人来说,十四年的漫长岁月仿佛万古千秋。然而,对我这位五十岁开外的德国朋友来说,战争岁月恍如隔 日。昨日的记忆绝不会变得模糊不清。 即第三十四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译者注 那天上午,我沉思良久,思考了许多其他问题,现在重温这个故事,正是为了反思过去这些问题。我拿起扫 帚当清洁工,是因为我生活在一种认为哲学没有什么价值的文化之中,因此学哲学的人不能受到应有的尊重。 另一方面,我的朋友拿起扫帚当清洁工,是因为他曾生活在一种非常重视哲学的文化之中。他之所以被害得家 破人亡,是因为希特勒相信,思想是危险的。因为惧怕我朋友的那些思想所能产生的结果,希特勒便想方设法 地消灭他—以及他的思想。 当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不是在户外的阳光下,也不是在室内的烛光下。你很可能是在一间配有人 造光源的屋子里阅读。人造光源从何而来?你很可能是开车来到你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汽车从何而来?你 的厨房后面很可能没有室外卫生间。你的住所很可能通了自来水,而且配有室内卫生设施。它们从何而来? 一个世纪以前,我谈及的这些东西几乎无人知晓,现在我们却认为,它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 分。这些实用的东西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在它们被创造出来或进入我们的生活之前,有人已经思考过它们(也 许是靠在一把扫帚上)。思想在先,结果在后,事情就是如此。 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能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有些思想荒诞不经。然而,即使一个做梦者的离奇思 想,有时也会演变为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明确观念。 追本溯源的思想 哲学要求我们追本溯源。 “追本溯源”( foundational)的意思是,探求第一原理或基本真理。指导我们生 活的大部分思想或多或少都是被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过来的(至少一开始是如此)。我们不是白手起家创造一 个世界或一种环境,然后开始生活。毋宁说,我们直接迈进一个业已存在的世界和一种业已存在的文化,我们 学习与之互动。 举例来说,现在人们很少议论累进税制的得失,按照累进税制,某个社会团体不仅要付更多的钱,而且要付 更高比例的个人所得税(与教会的十一奉献迥然不同一上帝实行“固定税率”!)。对这种制度提出质疑者寥 寥无几,因为它已延续多年,早已成为公认的事实。然而最初施行时,它却引起了激烈争论。 现在我们很少对政治理论或法律理论进行深入探讨,譬如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时期,君主制让位于新 的政治体制,人们把目光集中在追本溯源的理论上。可是现在(我们或许可以把弹劾政府官员的那段时间排除 在外),我们很少会听到涉及共和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的讨论。我们也很少会听到关于法律基础的激烈辩论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候选人克莱伦斯·托马斯[ Clarence Thomas]在批准其任命的听证会上曾经提到自然 法,参议员约瑟夫·比登[ Joseph Biden]报以激烈的回击,实属例外)。 美国的宪法诞生于二百多年前,其思想早已付诸实施。现在我们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新立法和新判决来 改良它。我们从未想到,我们已将原来那些思想改得面目全非,我们处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危险之中。 游戏是别人设想出来的,很久以后,我们才开始参与。游戏规则已经确定,游戏的界限早已设定。笛卡尔 曾坚持不懈地苦思冥想,为要证明他的存在,我们却觉得好笑。我们认为这很滑稽;大家都知道某物是真实存 在的,例如我们是存在的,有人还要花时间去证明,我们觉得这很愚蠢。康德用毕生精力来探讨我们是如何认 识我们已经认识的那些事物的,我们对此百思不解,在我们看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产生过怀疑吗?笛卡尔、康德一类的思想家不只是钻牛角尖。追本溯源的思想可以使我们所有的假 设大白于天下,这样我们就能发现那些错误的、有时甚至是极其有害的假设。追本溯源的思想旨在指出真理 与谬误的区别,因为它很关注善与恶的区别。古人那句格言现在仍然适用:“未经省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 生。”(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对所有严肃的思想者来说,特别是对那些宣信的基督徒来说,未 经思考的生活本来就是不可取的。如果我的想法在思想领域没有任何价值,也没有引起公众舆论的重视,我总 可以重操旧业,再去打扫停车场。但是我不可能不思考。不思考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本书不是写给哲学家,而是写给非哲学专业人士的——有文化的非专业人士。我希望本书能够以生动活 泼的形式,引导读者对理论思维做进一步的研究。我刻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因为它们会使非专业人士望而却 步。除了使用第一手资料,我还借鉴了罗杰·斯科鲁顿( Roger Scruton)、戈登·克拉克( Gordon Clark)、塞缪 尔·斯通普夫(Samuel Stumpf)等哲学史家的研究成果。1 我希望本书关于思想史的概述,将会对您有所帮助。 史普罗 2000 年 1 月 于美国奥兰多市 第 1 章 早期哲人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爱琴海地区。当时的思想家们并不知道科学与哲学截然不同。科学一词的词源学意 义即“知识”,哲学一词的含义是“爱智慧”。古人想理解他自己以及他周围的那个世界,因此知识与智慧是 两个相关的概念。他所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 哲学源自古人对终极实在的探求,终极实在高于人们耳闻目睹的平常事物,能够界定和解释纷繁复杂的 日常经验。有三个问题主导着这些早期哲人的思想:首先,他们探求“君主制”;其次,他们在多样性中探求统 一性;最后,他们在混沌无序中探求有序的宇宙。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层面区分这三种不同的探求,但是从另一 个层面来看,这三者都是在探索一种能够解释物质世界的形而上学的答案。 简要地考察“monarchy”(君主制)一词的词源学意义,我们就能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Monarchy”一词 由前缀和词根两部分组成。前缀 mono 的意思是“一个,单一的”。词根 arche 的意思是“主要的,开始的,或 是根源”,这个部分更重要。在英语中,它常常被用作前缀,例如“ archbishops”(大主教)、 “ archenemies”(大 敌)、“ archetypes”(原型)、“archheretics”(带头离经叛道者),以及“archangels”(天使长)。“Arch”在这里 的意思是“首领、统治者” 。 “天使长”即“为首的或有统治权的天使”,“大主教”即“为首的或有统治权 的主教”。后来,“monarch”(君主、国王)一词有了“政界要人”的意思,这种含义起源于“为首的统治者” 这一观念。 在探求“君主制”的过程中,古代哲学家找到一种主要的或占主导地位的实体或始源,这个实体创造了世 界万物,或者说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实际上是在探索世界万物的最终本质或最终实体,探索真实世界的基 本“材料”。 古代思想家深感困惑的问题之一(现在仍然如此)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或“一与多”的关系。问题 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实在( reality)的诸多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世界万物是如何以我们所能理解的方式联系 在一起的? 现在,我们往往是不假思索地使用“宇宙”( universe)一词。宇宙这个词多少带有大杂烩的意思。在这个 词里,统一性( unity)和多样性( diversity)两个单词(即一和多),被凑在一起
思想的结果
神学著作 >
系统神学 >
入门 >
文档预览
90 页
1 下载
41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